导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校以“三全育人”先进典型评选为基础,于6月13日启动开展了2023年“懋恂育人奖”评选表彰工作。
为营造良好典型选树氛围,充分发挥典型榜样辐射带动作用,现以2021年“三全育人”先进典型为主体,推出教师先进典型专题报道。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让我们共同走近他们的育人故事......
个人简介
1964年11月出生,信息与电子学院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分数域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并且在导航测控、电子侦察、高光谱卫星遥感探测等系统得到应用使其关键性能指标得到有效提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杰出青年、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重点项目,JW科技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在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20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量1万余次,其中热点论文3篇、ESI高被引论文16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信号处理领域著作、教材3部,其中包括2004年出版的国内首部信号处理领域关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著作;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序1,2014年)、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序1,2022年)、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序1,2021年)、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序1,2023年,已公示)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序2)等。
注重教学和人才培养,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序2),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首届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优秀党员、高校优秀党员、师德先进个人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先锋,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序1和序3,2023年和200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序1和序3)、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教育部“拓金计划”课程2门。作为导师和导师组成员,培养的博士4位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位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1位获中国通信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春风化雨三十载 矢志初心育英才
1994年,刚刚博士毕业的陶然进入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学与通信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被评为硕士生导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执教近三十载,陶然始终秉承育人为本的理念,坚守在教学一线,成果突出。
坚守讲台 课程育人
“要搞好领军人才培养,教学是第一位的”,这是陶然一直坚持的工作理念。自1994年起留校任教,他连续多年承担“数字信号处理”“现代谱估计”“雷达系统与技术”等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分数域信号处理及其应用”“非平稳信号处理”“多抽样率信号处理”“信息安全工程学”“现代信号处理”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我常把一天分成三个时间段,上午为研究生上课,下午去良乡为本科生上课,晚上回到实验室与博士研究生讨论科研问题。这个过程会促进我将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凝练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而延伸到对应用创新的思考,从而推进技术前沿与学科理论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实现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陶然这样分享道。
在这些课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信息与电子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I、II、III”。2013年,学校在科研人才培养和优秀人才选拔上大跨步改革,成立了徐特立学院。学院成立第一年,陶然便承担起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该课程主要以“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信号检测与估计”的基本理论为贯穿线索,相关建设工作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在2013年获“明精计划”立项,先后被认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和研究型课程,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入选教育部“拓金计划”课程。考虑到这门课程公式繁多、不易理解,陶然会在授课过程中详细讲解抽象数学公式背后通俗易懂的“物理内涵”。
“学生不是死读书本的机器,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公式背后的物理内涵,否则学生仅仅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理论无法联系实际,就会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毫无抓手、方向不明、难以自洽。” 陶然如是说。
考虑到徐特立学院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陶然将每学期48学时(理论课)中的8学时设置为“研究型教学讨论课”。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所学课程知识与前沿科学研究内容融会贯通,并以汇报的方式进行展示,既了解了学科前沿动态,也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与汇报展示能力,实现了课堂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积累的双收获。
陶然为学生授课
基于多年科研积淀,陶然在研究生课程“分数域信号处理及其应用”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科研反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专题形式向同学们介绍分数域信号处理领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课程经过持续建设,先后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明星课程”“一流课程”,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22“拓金计划”课程,被认定为新教师入职指定观摩课,目前已面向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开放。
为了让更多学生和科研工作者了解分数域信号处理领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陶然于2021年录制了配套慕课“分数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课程内容从基础力量和基本原理延伸到具体应用场景,引领同学们学习前沿知识和技术。课程在“学堂在线”上线后,报名人数已超23300余人,列入了于2022年9月27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的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此外,他还撰写了课程配套教材《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及其应用》,教材出版后广受好评,已成为多所高校研究生相关课程的配套/辅助教材。
陶然的教学模式获得了同学和学校师们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学校2003级本科生、现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殷君君说:“陶然老师生动的讲述至今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给我们打开了从课本理论知识到现实实际应用的大门,使我产生了浓厚的科研兴趣。感谢陶老师作为教育引路人对我们的指导。”
“陶然教授针对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的模式,充分考虑本硕博贯通培养中本科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以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为贯穿线索,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将信号处理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在课堂上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升知识转化能力,培养学生的持续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思路。”自动化学院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王美玲谈起陶然教授这样说道。
数学与统计学院孙华飞教授分享到:“陶然教授注重理论基础与学科前沿进展动态结合,关注人才个性化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北理工2003级本科生、现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殷君君写给陶然教授的信
学术传承 科研育人
1996年,刚刚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的陶然瞄准了军事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离不开的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的探索研究。经过大量调研,他了解到分数域分析理论与方法为非平稳信号处理和线性时变系统分析开辟了新途径。以此为契机,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分数域信号与信息处理这一创新研究方向,并在此后的二十余年中,一直潜心于感知通信新体制与分数域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迄今为止,陶然在分数域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在导航测控、电子侦察、高光谱卫星遥感探测等系统得到应用,使其关键性能指标得到有效提升。基于研究成果,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资助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重点项目及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基金和预先研究项目等的资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量1万余次,其中热点论文3篇、ESI高被引论文16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信号处理领域著作、教材3部,其中包括2004年出版的国内首部信号处理领域关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著作、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已公示)。
慕课“分数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
陶然坚持“科教融合、以教为先”理念不动摇,持续推动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激励学生关注前沿、揭示机理、突破瓶颈、推动交叉,为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他提出“五学通达的研究生高阶学习模式”教学理念,以优质科研资源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从教27年,共培养研究生128名(博士生60名),作为导师和导师组成员培养4位博士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位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1位获中国通信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1位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与培养的研究生共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
陶然与其培养的博士、硕士
他培养的博士多位在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高校任教。指导研究生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00余项,研究生毕业后服务于嫦娥五号、高轨导航卫星、中继通信卫星等国家重要型号和重大工程。师生科技攻坚事迹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被新华网、科技日报、光明网、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坚持创新 实践育人
陶然始终以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和科研平台的教育价值。
他十分重视对本科生的指导培养。指导的本科生曾获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工信创新创业奖学金,在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结题评为优秀。近五年指导本科生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累计7项,共29人。近五年共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共8名本科生,其中2人答辩成绩优秀。指导的本科生在2017年、2018年共发表会议论文3篇,在2021年徐特立学院学术论坛中获本科生组二等奖和三等奖。
同时,他对指导的研究生也严格要求。正在指导博士生15名,硕士生10名,已毕业博士生29名,硕士生54名。作为导师和导师组成员培养的4位博士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位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1位获全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作为指导组核心成员,在2018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一等奖。
陶然指导的本科生在徐特立学院学术论坛中获奖
“通过参与这项研究,在陶老师指导下,我凝练研究成果,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学弟学妹通过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习锻炼,我从中收获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科研乐趣。”2018级本科生刘喆在陶然作为指导组核心成员的团队带领下,参与了一项创新设计观测牛顿环实验仪器的研究项目,2021年该项目获得了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一等奖。
“就读博士期间,我参与了团队的重要科研任务,培养了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为我开展载人航天复杂系统工程提供了重要帮助。”2011届博士毕业生黄克武曾就读于陶然作为导师组成员的团队,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黄克武作为航天五院总体部载人月球探测总体室副主任、载人飞船测控与通信主任设计师,激动地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团队老师们用科技强国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教会我的。”
立德树人 思政育人
陶然坚持培养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教学过程中,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在其主讲的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中援引中外信息安全实例融入“思政”要素,激发学生科技强国的内生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他入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他以雷达通信、卫星导航、信息对抗、导弹制导、航空航天等军事国防领域中所涉及的信号处理问题为背景,展开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的讲解;并在授课过程中融入王越院士、毛二可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坚韧无我、矢志强国的奋斗故事;课程最后,他会再次和同学们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陶然录制思政示范精品课“从傅里叶变换到分数傅里叶变换”
“协助陶老师录制课程思政慕课让我非常有收获,我第一次深入思考如何将我们的科学研究,用一种生动科普地方式去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听众受益,与此同时深度挖掘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在陶老师的精心筹备下,我们的课程思政慕课入选了思政示范精品课,同学们听后反响热烈,立志将在服务国家战略急需中勇担强国使命,为我国军工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2014级本科生、陶然指导的博士生杨义校全程参与了思政示范精品课“从傅里叶变换到分数傅里叶变换”的筹备工作,他深情分享道。
“学习傅里叶变换,我们要学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要学习傅里叶先生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科学精神,更要深刻认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要学习王越院士、毛二可院士这些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陶然在课堂上分享到。他主讲的“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系列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优秀案例被推荐至新华网“新华思政”线上展示,主讲的研究生慕课“从傅里叶变换到分数傅里叶变换”已于“学堂在线”上线,并入选思政示范精品课。
编后语
以教为先、潜心育人。希望广大教师向身边榜样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勇担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立德树人的扎实行动,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74jsdLF1Pkifo0Y7kD9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