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日,2021年度暨2022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颁布2021及2022两个年度的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72项,奖项包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四大类别。
实验室陶然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22年度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高光谱图像多域信息提取理论与方法。成果所有完成人均为实验室成员,分别为:陶然(排序1)、李伟(排序2)、张蒙蒙(排序3)、赵旭东(排序4)。
高光谱传感技术具有光谱、空间、辐射等信息同步获取优势,促使地物描述呈现多尺度、多角度、多维度的新特性,基于高光谱图像实施信息精确提取及解析,是建设先进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战略应用的核心需求。然而,高光谱图像信息提取存在光谱诊断信息不确定、空域信息利用不充分、三维信息无法表征等问题,导致信息感知与解译效果较差,严重制约了其行业应用。如何开展高光谱图像多域信息精确提取,并推动信息智能感知在对地观测等多元应用领域实现新突破,需要发展机理清晰、关联合理、协同有效的多域信息提取理论与方法,这也是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前沿课题。实验室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重点项目、173重点项目等支持下,针对上述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在光谱域精确控制、空谱域强化感知、跨源多域信息联合传递等方面开展了创新研究,形成了高光谱图像多域信息提取方法体系。
此外,陶然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21年度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高轨航天器高动态高灵敏导航与中继测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的六位完成人中四位为实验室成员,分别是:陶然(排序1)、郇浩(排序2)、王猛(排序3)、李昂(排序5)。
中高轨航天器高动态高灵敏导航与中继测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高价值空间飞行器卫星导航与中继测控信号高动态高灵敏扩频体制接收信号处理共性技术的挑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原军口863、XX型号研制任务等支持下,重点突破了直扩体制高动态微弱导航信号捕获与跟踪技术以及类噪声Chirp扩频体制高动态微弱测控信号波形设计与接收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嫦娥五号探月飞行器,高轨ZC/通信卫星等多型航天器以及某型战略飞行器、下一代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捕获时间、跟踪精度、灵敏度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团队是国内唯一取得在轨应用的研制团队。